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开发区党建 > 思想纵横

蔡家坡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几点经验及思考

来源:蔡家坡经开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3-10-24 10:50

近年来,蔡家坡经开区深入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坚持以园区建设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抓手,念好“快、留、实、优、畅”五字诀,着力打造“政务服务事项快办理、招引人才留得住、惠企政策能落实、法律服务更优质、政企沟通更顺畅”的园区营商环境,为企业腾飞蓄势,为园区发展赋能。

一、基本情况

蔡家坡经开区是1995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蔡家坡镇镇区一体发展,辖区面积208平方公里,规划区面积74.3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47.7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4.24平方公里,辖26个村、8个社区,常住人口23万,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承担着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国家级建制镇示范试点、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陕西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任务。近年来,蔡家坡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基地和丝路汽车名城目标,盯紧汽车整链产业,推进集聚发展,配套综合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位列全省17个省级经开区第三,2021年保持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国家火炬计划宝鸡蔡家坡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陕西省百镇建设重点镇”“宝

鸡市生态乡镇”等称号,荣获宝鸡市2016年度、2017年度、2021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202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3.46亿元,占全县54.8%;规上工业总产值244.03亿元,占全县93.3%;固定资产投资66.17亿元,占全县4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亿元,占全县44.5%。

二、几点经验

(一)突出“快”字,跑出园区发展“加速度”

以唱响做亮高效、优质、便捷的“岐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为导向,推动政务服务不断向基层、向园区延伸,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快捷办、高效办”。一是延伸服务就近办。积极推动线上和线下融合办理,促进便民服务事项办理无缝衔接,满足企业群众多样化办事需求。在蔡家坡经开区建立1个便民服务中心+26个村便民服务站+9个社区便民服务站的政务服务网格,梳理87项镇级、38项村(社区)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设立“帮办代办”窗口,将服务送到园区企业和群众“家门口”。二是优化流程快捷办。围绕企业从设立到注销、就业从登记到落户的全生命周期,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将96项政务服务事项精细整合为18个“一件事一次办”主题服务,进一步优化办事指南,精简合并重复材料及表格,企业开办由改革前35份资料精简到7份。累计办理“一件事”1417件,其中线上420件,线下997件。企业开办窗口仅用4个小时就为蔡家坡经开区陕西普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办理了企业存续分立业务。三是加快审批高效办。持续深化工程建

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重点项目“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今年以来,审批蔡家坡经开区工程建设项目48个,一般社会投资工程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70个工作日压减至50个工作日以内。在蔡家坡经开区全面推行新增工业项目用地“标准地”供应,目前拟供应的150亩工业用地已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估,矿产资源压覆评估等6项评估正在持续推进中。

(二)突出“留”字,赋能园区发展“动力源”

坚持人才强县战略,优化园区企业人才服务保障,确保企业急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一是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出台《岐山县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建立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开展拔尖人才评选活动,持续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重点聚焦蔡家坡经开区人才招引,组织召开“引进国外智力人才”专题座谈会,落实宝鸡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育政策,先后引进高精尖人才147名。二是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组织开展“一把手”进高校活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推进蔡家坡经开区内企业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积极对接产学研成果项目,打造产学研合作典范工程,建成陕汽集团汽车研究院,助力陕西渭河精密传动有限公司获批博士后创新基地。三是强化人才引进保障。在蔡家坡经开区百万平方米标准化产业园区建设人才公寓629套,实现拎包入住,让各类人才住得安心、放心、舒心。宝鸡蔡家坡普安医院、蔡家坡第二小学及五丈原中心幼儿园全面建成投用,方便园区周边企业员工就医和子女入学,协调解决70名企业员工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三)突出“实”字,加大园区发展“撬动力”

积极争取各项惠企政策,加快政策落实,确保政策精准直达、精准惠及企业。一是紧贴实际抓政策制定。聚焦蔡家坡经开区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需求,先后制定《岐山县稳经济十八条措施》《岐山县工业“倍增计划”行动方案》《关于做强汽车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经开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蔡家坡经开区“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从产业扶持、人才招引、融资服务、创新创造等多个方面,对园区基础设施、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支持。二是多措并举抓政策宣传。通过编印《岐山县惠企便民政策汇编》《岐山县服务中小企业金融产品汇编》《支持企业发展政策项目申报指南(2023)》,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车间”“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三进三送抖音直播带岗活动,通过涉企微信群即时推送惠企政策等形式,切实加大惠企纾困政策宣传力度。三是千方百计抓政策兑现。组织县工信、发改、商务等部门通过上门辅导、项目申报专题培训会、帮办陪办等措施,为园区64户企业申报争取省级汽车专项、中小企业技改、科技研发奖补等工业项目资金4709.3万元。“免审即享”减退缓税3857.3万元。

(四)突出“优”字,筑牢园区发展“压舱石”

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园区+法官”工作站,“商会+法官”工作站,开展“政法干警进园区”活动,延伸司法服务,为企业提供坚实的法律服务保障。一是司法服务精准化。在蔡家坡经开区设立法官工作站,针对园区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合同

签订、货款支付、劳动争议等法律风险,“点对点”为企业提供菜单式、个性化司法服务,帮助5户企业避免了生产经营风险。特别是在处置蔡家坡经开区陕汽商用车公司买卖合同纠纷案过程中,通过快立快审快保,帮助企业避免损失8000多万元。二是法治宣传多样化。积极引导企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研究出台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组建了4个法律服务团,在园区重点企业、商会协会、公共场所先后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和“法治体检”活动30场次,提供法律咨询5600余人次,通过问需于企、送法到企,架起了企业司法“连心桥”。三是安全治理常态化。开展“政法干警进园区”活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敲诈勒索等涉企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保护企业人身财产合法权益,破获涉企类违法犯罪案件1起。完善园区警企联动巡防机制,强化企业周边巡逻防范,积极构建密集型巡逻体系,有效维护企业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五)突出“畅”字,注入园区发展“润滑剂”

多维度构建“直通车式”无障碍、零距离沟通衔接平台,着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反馈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一是银企对接促交流。建立常态化银企对接机制,出台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评管理办法,先后举办2023年银企对接暨民营经济联席会等活动4场次,为24户国有企业发放贷款12亿元,为708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2.74亿元,为2563户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4.84亿元。二是“双包一解”优服务。

实行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包抓帮扶工作制度,紧盯蔡家坡经开区84户重点工业企业,定期深入企业协调解决招工难、厂房租金高等“堵点”“难点”问题25个,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三是畅通渠道强保障。制定《蔡家坡经开区创建营商环境“零投诉”机关实施方案》,针对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陕企通”微信小程序、营商环境特约监督员等反馈的问题,及时转办,跟踪督办,先后处理各类投诉问题274件,切实保障园区企业合法权益。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受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国内外商用汽车、重型卡车近年来需求量严重下滑,以及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的冲击,虽然目前全区经济进入恢复性好转,但内生动力还不强,陕汽、法士特等区内龙头汽车及零部件企业生产销售恢复缓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足,食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等产业持续低迷;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市场因素影响,部分规上企业生产成本加大,工业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1-10月,70个在库项目中43个项目已完工,27个可报投资项目剩余投资额38.74亿元,其中2个投资周期较长的房地产项目剩余投资额16.63亿元,9个项目剩余投资额不足1500万元,拉动投资增长力度有限。

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困难。工业结构不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作为全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产业占比超70%,汽车产业“一业独大”“一条腿走路”问题突出,产业发展缺乏多点支撑、多

极增长和稳定协调;汽车产业链不全,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为工业经济发展带来了风险与隐患;部分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高,核心竞争力还需提升。

三是大项目支撑不足。大项目、新项目少,全局性、支撑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更少,数量质量整体偏弱;随着大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加之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建设缓慢,缺乏大项目支撑,投资后劲已显不足;产业布局缺乏整体规划协调,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等在市内各县区存在恶性竞争;受发展空间所限,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受阻,招商引资项目优惠政策难兑现。

四是投资后劲不足。截至10月底,仍有25个项目未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主要体现在:鸿和智能矿用车前轴智能制造、恒晖瑞晟高端数控机床产业链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缓慢;基础设施类项目缺乏建设资金,建设进度缓慢;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下降,导致投资计划取消、项目推进停滞;个别项目前期工作进展缓慢,影响整体推进进度。从新增项目看,10月当月纳统项目仅3个,企业投资放缓、缺乏大项目支撑、项目储备不足、入库项目投资体量小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投资完成。

五是瓶颈制约日趋突出。土地制约受限,建设用地指标紧张,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缺乏,且无可复垦和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土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蔡家坡中水回用项目、创业路西延伸段、海容路道路排水工程等部分市政工程建设因土地因素制约进展缓慢;特种钛合金新材料智慧产业园项目、高压电力设备生产项目因征地进度缓慢。资金保障受限,财政收入单一、来源有限,下

属平台公司缺乏实业支撑,造血能力严重匮乏,加之融资渠道少、门槛高,建设资金短缺问题难以有效化解,市政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类项目,缺乏建设启动资金,政府债务风险压力较大。企业融资结构单一、发展资金短缺、高端人才短缺、要素保障不充分等难题依然突出。

六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蔡家坡建成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8万人,城镇化率仅为62%,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严重不相适应。市政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城区内水、电、路、气、通信等还不完善。镇内渭河南北交通体系有待贯通,东四路跨渭河大桥及其搭接工程、石河路等实现渭河南北交通贯通的重点建设工程尚需加快推进;渭北西路、广场路、创业路等“断头路”有待打通;停车设施总量存在缺口,难以满足群众交通出行需求。城市污水处理、雨污分流能力不足,城区“内涝”问题有待解决,陇海铁路以北老城区管网未实现雨污分流,中心城区雨水泵站数量不足,雨污水处理能力欠缺,既有路面城市电网、通信网络架空线入地等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建设滞后;渭河南片区供热、燃气等管网建设还有待完善。

七是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不足。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上后劲略显不足,城乡分布不均匀,教育、文体、卫生、民生保障等社会事业滞后于经济发展。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不均衡。医疗卫生设施布局与人口分布密度不相匹配,疾病诊疗水平有待提升;渭河以南片区至今没有一家公立综合性医院;现有的5家综合性医院、3家专科医院,急诊、住院床位、医技科室、重症监护室(ICU)、

医疗物资储备等业务用房和现代化设备短缺。教育资源配备不合理。城区常住人口规模与教育资源配置不匹配,特别是五丈原片区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难以满足镇内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养老托育设施不完备。城区现有养老机构护理床位不足,达不到标准,老人突发疾病不能完全得到有效救治,服务保障能力受到制约。文旅体育设施布局不合理。现有公共体育场所空间分布不合理,对外开放的蔡家坡高级中学、西机学校、蔡家坡第一小学等3所学校体育运动场所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北片区;具有县级功能的公共体育场、文化馆、主题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建设尚不完善,至今还未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图书馆。

四、意见及建议

(一)突出区域高质量发展,在对标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上下功夫

一是高标准规划布局。积极融入宝鸡市主城区“东进”战略,高标准完成《蔡家坡经开区(蔡家坡镇)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高标准编制土地利用、产业布局、“三河”流域开发等专项规划,探索合作共建园区模式,全面“扩区升级”。

二是高效率推进。对标《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办法》5大类30项指标,举全县之力,将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头号工程压茬推进,全力做强优势指标,提升一般指标,补齐弱项指标,增加缺项指标,以创促建推动经开

区高质量发展,力争取得实效。

三是高标准建设。畅通城区道路,打通交通瓶颈,提升城区内外路网通达水平。强化资源要素保障。高标准供给土地,推广“标准地+承诺制”出让模式,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地处置力度,动态储备建设用地1000亩以上。

(二)突出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在“谋”“争”“招”大项目上下功夫

一是瞄准政策谋项目。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全面落实国家稳住经济增长措施和省市纾困惠企政策,抢抓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机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科技创新、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提高新谋划项目数量和入库率。

二是多措并举争项目。继续推进重点项目星级管理和县区领导包抓,悉心研究资金投向、支持方向,加大项目布局、要素配置统筹力度,坚持领导带头,跑市赴省进京,争取关环高速、国道310过境段改建、岐蔡路节点改造、城区污水管网等更多项目挤进中省盘子。

三是招商引资扩项目。建立招商引资目标企业库,精准锁定招商对象,精心做好招商服务,提升招商精准度和成功率。深化链式招商,围绕汽车及零部件全产业链,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细化招商地图。进一步优化园区招商,发挥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牵引作用,完善配套设施,动态储备10万平方米标准化钢构厂房,切实提高园区吸引力。

(三)突出做强汽车产业,在完善园区产业体系上下功夫

一是健全全产业链体系。紧盯汽车产业不动摇,突出“锻造优势长板、补齐弱项短板、做大链主企业、提升配套能力”,推动形成要素齐全、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区域工业体系。加快整车和专用车集群化,锚定“千亿级、全链条”目标,以陕汽等龙头企业为重点,支持通力、通运、畅达、秦达等重点企业升级改造,加快中集专用车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汽车零部件本地化,全面释放法士特、华强等汽车配件企业产能。加快汽车后市场专业化,建成陕汽商用车检测中心、新能源汽车交易商城,打造汽车产业一体化发展体系。

二是健全产业结构体系。围绕汽车及零部件优势产业、首位产业及陕汽等龙头企业新能源、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相关产业,提升生产服务业态和消费服务水平;加快培育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健康设备、数控机床三大新兴产业集群;提升改造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培育新的增长极,完善产业结构体系。

三是健全产业园区体系。深入实施蔡家坡“扩区升级”战略,积极推进新材料产业园、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四期项目,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推进产业提质、配套优化、服务提升,提速国家级经开区创建步伐。加速新材料产业园转型升级,打造西部新材料名城。加快科创产业园布局,打造高端制造业新基地。

(四)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在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上下功夫

一是坚持高标准规划引领。以岐山县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方案、《蔡家坡城镇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5)》为抓手,加快补足城镇化建设短板弱项,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

二是加快城市功能完善。实施路桥通达行动,建成德馨路东段、曹五路北段、站前大道、广场路东延伸段等园区主干道路,加快宝鸡高新大道东延蔡家坡快速干道、宝鸡滨河北路东延蔡家坡段、宝鸡陆港大道东延蔡家坡渭北西路等3条路网建设,全力做好国道310改扩建环境保障,加快推进东四路跨渭河大桥复工,力争岐蔡路节点改造工程列入中省盘子。

三是加快城市更新。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七〇二、陕九、铁路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成城区集中供热提升改造二期、中水回收、餐厨垃圾处理站等工程,推进道北雨污分流、麦李河东岸截污管网项目。实施市容整治行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规划建设一批口袋公园,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